校企携手共探文化发展新路径 共绘徐州文化产业新蓝图
3月25日下午,一场以“校企合作促进徐州文化品牌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徐州古玩城三楼党建活动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徐州工程学院、徐州苏悦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及徐州市淮海产业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旨在在当前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校地协同创新,探索古玩文化传承与科技赋能的融合路径,为徐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及文化领域的数十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文化品牌建设大计。
立足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促产教融合
作为淮海经济区文化产业的标杆城市,徐州近年来持续推动“文化+科技”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使命,其下设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及文化传承场馆与苏悦文化在古玩领域的实践经验形成天然互补。
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兴国在研讨会上说:“此次合作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未来,徐州工程学院将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定向培养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古玩城实现从传统交易平台向文化IP孵化中心的转型。
苏悦文化董事长李其昊从行业视角强调了合作的战略意义:古玩行业正面临数字化与年轻化的双重挑战。校企合作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文物溯源、虚拟展览等场景的落地,同时通过跨界联名、文创开发等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校企双方签署共建协议,并揭牌“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联合开展“古玩数字化保护”“文化IP孵化”等课题研究,并支持学生团队参与文化创意项目。
专家论道:解码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之道
主题分享环节,多位业界权威以多维视角为文化产业发展把脉:
技术赋能:重构古玩行业生态。原徐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袁必佳提出,DT(数据技术)时代下,古玩产业需构建“鉴定-交易-传播”全链条数字化体系。他建议:“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古玩数据库,利用区块链实现藏品流转可追溯,既能提升市场透明度,也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地域品牌:从文化符号到经济价值。二妮菜煎饼创始人王琼以自身品牌为例,剖析“地域文化IP化”的成功逻辑。“徐州古玩城可借鉴‘楚汉文化’符号,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如‘穿越汉代市集’实景剧本杀,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消费场景。”她强调,品牌运营需突破地域限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触达全国市场。
艺术传承:古今对话中的美学创新。国家一级美术师晁岱卫从秦汉钱文书法切入,呼吁“以现代设计语言激活传统艺术”:“古玩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美学的源泉。例如,将汉代钱币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既能保留文化基因,又能满足当代审美需求。”
共谋未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座谈交流环节,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苏悦文化及徐州市淮海产业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院、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江苏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及企业家代表围绕徐州古玩城文化品牌创新发展的话题,就市场推广、人才培养、“文化+科技”融合路径等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徐州需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高校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产品。例如,利用VR技术复原古玩制作工艺,开发线上鉴宝课程,形成‘教育-体验-消费’闭环。
此次校企合作及研讨活动标志着徐州文化产业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创新”。下一步,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徐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徐州文旅产业内涵提升,让徐州古玩城成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