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新篇章:智能采矿工程引领未来!

无线徐州

2024-06-26

2024-06-26

近日,一场汇聚国内顶尖矿业智慧和力量的学术盛宴——首届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24暨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盛大举行!来自全国63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200多位专家齐聚徐州,共同探讨智能采矿教育的未来,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献计献策。

智能化煤矿,人才先行!

在煤炭行业,智能化已成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实现清洁利用的关键。而要建设这样的“聪明”煤矿,智能采矿人才无疑是核心驱动力。目前,全国已有15所高校设立智能采矿专业,为这一领域输送新鲜血液。此次研讨会,正是为了推动智能采矿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为煤矿智能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介绍,组织这次研讨会,重点围绕智能采矿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进行研讨,并且将会常设煤炭矿业类专业教育教学的论坛,进行常态化学术交流研讨,促进智能采矿相关的新专业、新工科建设。煤炭企业也特别迫切地希望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的矿业类高校,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等人才,培养各种复合型急需的人才。

矿大引领,共谋新篇!

作为国内智能采矿教育的先行者,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发挥学科优势,加快采矿专业智能化升级。不断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煤炭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构建未来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矿大已培养出四届智能采矿专业毕业生,共计128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黄艳利介绍,中国矿业大学注重专业使命引领,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该校整合了机电、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院的优质师资,共同打造智能采矿教育的“梦之队”。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入校企合作,让更多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次研讨会还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共识》提出,将从协同联建行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矿业类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成立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设置矿业类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五大方向,共同推动我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这一共识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矿业类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徐州广电记者:林晓婷 徐继垚

阅读全文 阅读
收藏
在看
赞0
精选留言 写留言